一、难度模型介绍
本研究运用了鲍建生的课程难度模型,他对Nohara(2001)的综合难度模型进行了细微的修正,适合目前的中、罗研究教材的对比。模型包括“背景、探究、运算、推理及知识点含量”等五个纬度,正如图1所示。
图1 小学数学综合难度模型
而对于上述5个难度因素,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:
各个水平的划分界定如下:
无实际背景:习题为纯数学题目,不涉及任何的实际背景。个人生活:与学生家庭、学校等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。公共常识: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,但是与社会生活、历史现象等存在关系的习题。
科学背景:与学生生活相距遥远,但是与人类科技发展或者自然现象、考古发现、天文科学、体育竞技等有关的习题。识记:表示该题目只需记忆相关概念或者规律,不需要其他的技能就可以正确作答,是学习的最初级水平。理解:只要学生理解概念、规律或某个知识点,就能够正确完成题目。运用: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的概念、规律,解决题目,该题目可能有相关的应用背景,也可能没有。探究:该类题目除了要求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以外,还要能够进行发散思维,提出某些有价值的问题,或者进行有意义的思考。该类题一般是开放型题目,没有固定的答案或模式。无运算:不涉及运算,例如,读数、写数或者列算式不求解等类题目。简单运算:运算符号在两个或以内的,或者口算等。复杂运算:运算符号在3个及以上,或者是有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。高难度运算:涉及简便运算、多个符号运算,或类似于二元或多元一次方程的运算等。无推理:该类题目不涉及推理,如纯计算类题目。简单推理:只需一步推理就可以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或者列出算式。复杂推理:两步推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。高难度推理:三步及以上推理才能列出算式或者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。如中国习题里面的鸡兔同笼问题等。知识点含量方面不需要多做解释。在统计题量时,按照以下标准:
1.中国教材大题用1,2,3……编号,小题用(1),(2),(3)……编号。题量按照小题个数计算,而在小题层级上出现更多层级的问题,仍按一题计数,大题一题多问,无标号,按照问题的个数计算。
2.罗马尼亚教材大题用1,2,3……编号,小题用(a),(b),(c)……编号,类似于中国的(1),(2),(3)……在此用同样的划分标准计数。
本研究中只统计中国教材课后练习题和复习题,此类习题只用于课后作业或者家庭作业,具有像“练习一”或者“整理与复习”等这样的标题,不包括例题,课堂练习“做一做”等;罗马尼亚的数学教材只统计“Exercitii”及“sunt Campion”,不包含有“Aplic”标题的课堂练习以及例题。难度的衡量通过以下计算公式:
其中,di(i=1,2,3,4,5)依次表示“背景”“探究”“运算”“推理”和“知识点含量”5个难度因素上的取值,dij表示第i个难度因素的第j个水平的权重,这里依据难度水平,权重取值分别是1,2,3,4;nij为第i个难度因素中第j个水平的题目的个数;nij的总和为该组所有题目的个数。
二、两国教材的难度系数对比
根据以上划分标准和难度计算公式,对两国教材的习题逐一鉴定,得到下面的量化指标表:
表1 中、罗教材课后习题各难度因素的量化指标
下面对5个难度因素分别进行比较,然后进行难度综合分析。
背景水平方面统计显示,中、罗教材中,不涉及实际背景的习题分别是73%和74%;与“日常生活相关”类习题分别占14%和22%;属于“职业及公共常识”类题目分别占6%和4%;属于“科学情景”类的习题分别占6%和1%。中、罗两国教材在背景纬度上,总体差异不大。在“日常生活相关”中,中国教材低于罗马尼亚教材8个百分点,而在“公共常识”和“科学情景”方面高于罗马尼亚教材2个和5个百分点。由此可知,中国的数学教材跟科学类知识的联系更为深刻,而罗马尼亚教材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。中国与罗马尼亚教材,在“背景”纬度难度系数分别为1.46和1.32。
探究水平统计显示,中国与罗马尼亚教材在识记类的题目上占比分别是4%和14%,在“理解”类题目上,占比分别是41%和39%;在“运用”类题目上,分别是49%和44%;在“探究”类题目上分别是5%和3%。可以看出,罗马尼亚在知识的掌握方面,要求达到“识记”水平的相对较多,比中国多了10个百分点;在“理解”类、“运用”类和“探究”类题目上,占百分比都比中国教材低,分别低了2个、5个和2个百分点。由此可以看出,在探究纬度上,中国教材要求较高。中国与罗马尼亚教材,在“探究”纬度难度系数分别为2.55和2.35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yyyzzs.cn/qikandaodu/2020/0922/546.html
上一篇:疫情下的中国人
下一篇:谢谢你,让远方不再遥远
中国实用医药投稿 | 中国实用医药编辑部| 中国实用医药版面费 | 中国实用医药论文发表 | 中国实用医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019-2020 中国实用医药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