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省中医院 骨科 膝关节肿胀,大量的积液吸收不了,怎么办?这是困扰很多患者的一个棘手问题,也是骨科临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。到底能不能抽?到底是要多活动还是要多休息?吃不吃药,吃什么药......相比所有有过膝关节积液肿胀经历的患者又有过这些困惑。 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了解一下这个疾病。可能会有人觉得你直接回答这几个问题不就行了吗?说那么多,我们又听不懂!其实,医学是一门非常复杂、充满争议、而且在不断发展的学科,不是非黑即白的,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板上钉钉的。所以,很多患者会有类似的经历,就是同时咨询了几名不同的医生,得到的建议都不太一致。其实,这几位医生说的,可能都对,只是他们考虑问题的侧重不同、表述习惯不同、治疗方式的选择不同,很难说高低对错。所以,非医学专业多了解一些疾病的特点和目前的治疗主流思想,更主动的参与到自身疾病的诊断、治疗和康复之中,这也是目前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。 书归正传,膝关节积液是怎么形成的呢?之前我专门写过关于膝关节滑膜炎的专题,大致来讲,就是膝关节滑膜在遭受损伤、寒冷刺激时,会产生剧烈的炎性反应,导致炎性渗出、肿胀,在膝关节腔内形成积液。炎性反应一旦被触发,就不可能戛然而止,它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快速燎原。所以,你一旦发生了膝关节滑膜炎肿胀,就要有心理准备,这不是一个可以快速治愈的疾病。过多、过于频繁的治疗刺激,其实也是一种刺激,反而会助长炎性程度的加重和反复。 言之于此,就是在告诉大家一个重要的原则:在膝关节肿胀、积液形成的早期,休息、甚至是严格的制动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。这一点,就目前来说是没有争议的。 而锻炼是在后期,在膝关节积液基本被吸收时,要开始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,目的是预防膝关节的粘连和僵直。因为,积液不是一汪清水,而是富含纤维蛋白的炎性渗出液。水可以被吸收,但是纤维蛋白成分会留在关节腔内,成为膝关节粘连的一个诱因。所以,积极的康复锻炼有助于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。 那么,膝关节积液要不要抽调呢? 首先,膝关节穿刺抽液是一项非常基本的临床操作,也是医学生毕业时必考的几大操作之一。这就代表着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、常用的医疗操作。它不像有些传说的那样有多么地恐怖,千万不能抽、一抽就怎么怎么着了,等等。 但是,大家要理解的是,抽调积液不是为了治疗,而是为了诊断和控制。 一方面,膝关节内形成大量积液的原因有时是复杂的,绝不仅仅只有滑膜炎可以引起。所以,抽取积液很多时候是为了进行培养,以排除感染等各种原因,以免延误病情。另一方面,大量的积液滞留于关节腔内,本身也是一种刺激,不利于疾病的缓解。而且,容易滋生细菌感染,由一个普通的滑膜炎演变成感染性关节炎,那疾病的性质就严重多了。此外,大量的积液存在,浸泡、腐蚀膝关节软骨,即使将来吸收了,遗留膝关节炎、膝关节僵直也很难避免。 所以,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,膝关节腔内的积液要在充分消毒、无菌的操作环境中,尽可能地抽干净。一方面要进行细菌培养,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。同时,积液抽调以后,膝关节要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,严格制动,休息。 因为,核心的一点就是,抽调膝关节内的积液,不是治疗的结束,而是治疗的开始...... 治疗开始之后,现代医学的方式其实并不多,而传统中医学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。 膝关节腔积液属于中医“鹤膝风”、“膝痹”的范畴,认为是由风、寒、湿邪乘虚侵袭机体, 痹阻于经络、关节, 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,故中医在治疗上以祛风、散寒、利湿、化瘀、通络为法。而具体的方药,各家亦有不同--在以往,药方都是密不外泄的,但是现时代都是可以、也必须公开的,这样有利于医疗监督和技术传承。 内服药方牵涉重大,也不建议大家自行使用,就不多介绍了。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个外用的方法。譬如,用土茯苓、防己、苍术、白术轧成粉,用黄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,对于控制积液的再生有很好的疗效。再譬如用熨风散焙干研末,与连须赤皮葱捣烂混合,用醋调和成糊状炒热,布包外敷患病关节处也有很好的效果。 还有相关文献上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外用组方:海桐皮30g、透骨草30g、川椒30g、艾叶30g、防风15g、威灵仙15g、当归15g、牛膝15g、红花15g、甘草10g。研末后装入布袋内,扎口放置锅或盆内,加水3000-4000ml,煮沸15分钟后,将药液倒入盆中,将患病的膝关节搁于盆上,使热气熏蒸患部,待药液稍凉后,用毛巾淋药水洗擦患部。每次熏洗半个小时,
文章来源: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yyyzzs.cn/zonghexinwen/2020/0715/394.html
上一篇:全国政协委员王宜:促进中医药文化遗产传承发 下一篇:2019中国医药行业企业集团十强排行榜
|